2月2日,一位白發(fā)老人走進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博愛醫(yī)院三樓的一間普通病房,向臥在病床的另一位老人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病床上躺臥的是91歲的葉萬火老人,他在去年年底被檢出胃癌終末期,已經臥床不起,只能靠輸營養(yǎng)液維持生命。 來探望的,則是與葉萬火同屬國軍74軍57師169團的常德籍老兵、92歲的原上尉書記員吳榮凱。 軍人的最高榮譽 1939年,浙江省天臺縣18歲的小伙子葉萬火,走下海拔上千米的家鄉(xiāng)龍溪鄉(xiāng)柱峰村報名參軍。 天臺是當年的“全國征兵模范縣”,據縣志記載, 1939年有1714人志愿報名參軍,遠遠超出預定征兵目標。然后,葉萬火等1353人被編成志愿兵團,在城里住了三天后,于這年10月22日清晨出發(fā)了。 葉萬火至今還能清楚地記得,這天早上,車站和公路兩旁,擠滿了自發(fā)前來送行的民眾,他們是在響徹云霄的口號聲、鞭炮聲、歡呼聲中奔向抗日戰(zhàn)場的。 在浙江江山集訓半年后,葉萬火被分到了74軍(軍長王耀武)57師169團5營5連。 74軍是國軍精銳中之精銳,八年抗戰(zhàn),幾乎打遍華中戰(zhàn)場所有硬仗、惡仗,先后參加南京戰(zhàn)役、蘭封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南昌會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上高會戰(zhàn)、浙贛會戰(zhàn)、鄂西會戰(zhàn),葉萬火說他們“到過湖南很多地方,浙江的麗水、龍游,福建北部,多次和日本人爭奪陣地,打了退,退了再打回來”。 在上(饒)高(安)會戰(zhàn)中,25歲的74軍57師師長余程萬指揮部隊堅守陣地,與日軍第34師團浴血奮戰(zhàn),為57師贏得了“虎賁”這個中國軍人最高榮譽稱號。而后,74軍成為直屬軍委會的各大戰(zhàn)場緊急預備隊。 幾年輾轉血戰(zhàn),葉萬火曾多次受重傷,有一次在死難戰(zhàn)友的尸體下昏迷了十幾小時才僥幸獲救。 吳榮凱參軍則要比葉萬火晚兩年。1941年4月,他告別新婚不久的妻子,去報考駐守長沙的74軍軍醫(yī)處醫(yī)護班,被錄取后,在瀏陽培訓了半年,參加了長沙會戰(zhàn),然后奉調74軍57師。“我們的回答是血,是死” 1943年6月,鄂西戰(zhàn)役結束,57師留守常德,“守備常德,與日軍必有一戰(zhàn),余師長和上峰早就料到了”,吳榮凱說。 作為湘西重鎮(zhèn)、川貴門戶,在武漢失守以后,常德就是重慶大后方的物資集聚中心。1943年,日軍為牽制中國軍隊在滇緬戰(zhàn)場上的反攻、迫使集結云南的中國遠征軍回師救援,也為奪取洞庭湖糧倉、實現(xiàn)“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決心進行常德戰(zhàn)役。 9月28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部集結了第11軍5個師團和4個偽軍師在內的16萬兵力,準備于11月上旬發(fā)起作戰(zhàn)。 對中國方面來說,常德也不容有失,蔣介石電告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薛岳和第74軍軍長王耀武:“一定要守住常德,駐軍須與城共存亡。”隨后,又下達了“不成功,則成仁” 的訓令,再次命令74軍57師死守常德。 11月15日,余程萬發(fā)布《陸軍第57師司令部文告》稱,“我們的戰(zhàn)斗任務就是在城外畫的直徑40余里的不等邊五角星內,我們不能走出這個圈子,無論敵人施加多大的壓力,我們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戰(zhàn)死就是光榮! 余程萬承認常德北鄰洞庭湖,南靠沅江,在戰(zhàn)術上是不利于固守的死地,但同時強調“軍人的天職是保國為民,命令不容任何人打絲毫的折扣! 此時,20歲出頭的葉萬火,已經熬成了百戰(zhàn)余生的鐵血老兵。 而吳榮凱則是跟在團長身邊的書記官,“每次師部傳達的作戰(zhàn)指令我都奉命記錄!彼两襁能背出余程萬文告的全文。 11月18日,兩百余日軍在飛機的掩護下,利用汽艇從石公廟向涂家湖進犯,常德保衛(wèi)戰(zhàn)打響。守軍正是169團所屬的1營9連,日軍被擊沉一艘汽艇、擊斃30余人后,退了回去.。 2天后,9連已經傷亡了一半,而敵人卻是越來越多。盡管中國軍人奮力搏殺,甚至屢屢跳出戰(zhàn)壕拉響手榴彈與敵軍同歸于盡,但依然沒能遲滯日軍太久。 到23日,日軍第11軍所屬3個師團4萬之眾開始全力向常德城區(qū)進攻,第57師也進行了重新布防:第171團守西門和江面;第170團守西北城角;第169團守北門到東門。 昏迷的俘虜 也是在這一天,常德外圍制高點德山失守,城內守軍失去了犄角和退路。同時,五千多日軍在九架飛機配合下,分五路率先向東門發(fā)起了攻擊,169團死傷慘重,直到團長柴意新親率預備隊增援,才算暫時穩(wěn)住陣腳。 11月24日至25日,日軍116師團第133聯(lián)隊又進攻駐守東門郊外的169團2營,死傷五百余人后退去。 11月26日,日軍步兵第 109聯(lián)隊到達東門外,參與進攻,又連續(xù)被守軍打退24次,斃傷一千多人。代理第109聯(lián)隊聯(lián)隊長的作戰(zhàn)參謀鈴木立遭擊斃,第3大隊指揮官馬村也被亂槍打死。該聯(lián)隊在沖鋒中損失逾半,卻連城垣都沒摸到。 但此時守軍自身也大部死傷,炮兵團因炮彈耗盡,首先改編成步兵參與了守城戰(zhàn)。而后,全師包括伙夫都編入了戰(zhàn)斗隊伍,以致于師部大米尚堆積如山但沒人做飯送飯;常德到處是江湖湖泊,但這時水上尸體飄浮,水中寄生蟲叢生,葉萬火和戰(zhàn)友們也只能皺著眉頭喝下去。 更嚴重的是,連續(xù)打了一個星期,守軍的子彈也快打完了,有的戰(zhàn)士只能削尖竹竿當武器,也有的戰(zhàn)士被敵人圍住后,就拉響了手榴彈。 26日下午,人數(shù)已經不足的守軍開始退守城后,據城垣一帶防守。 東門的戰(zhàn)斗在27日早上10時達到了高潮,六、七百名日軍向城垣發(fā)起了猛烈進攻。激戰(zhàn)中,169團第1營副營長董慶霞和機槍連來汝謙連長帶一排人沖出戰(zhàn)壕,用手榴彈還擊,炸死日軍100多人,董副營長、來連長為國捐軀。 日軍參與進攻東門的軍隊先后達1萬人左右,但始終沒能攻入城內。轉向南北西三門進攻,依然是陳尸遍野,同樣攻不入城內。 后來,日軍終于發(fā)現(xiàn),守軍過分依賴外壕、重視城門,于是選取了離城門較遠處而防衛(wèi)薄弱的北門——東北角一線作為突破口。 這里的守軍,正是由葉萬火所在的五營五連。 28日拂曉,日軍用大炮百余門和26架飛機,對北門城墻進行猛烈轟炸,幾十門大炮轟擊城外的碉堡和城墻,連城墻都被打成了灰。 猛烈的空襲和炮擊令中國軍隊大量傷亡,葉萬火親眼看到“頭上到處都是日本人的飛機,像蒼蠅一樣密集”“我們拼死抵抗,但日軍的飛機大炮太猛烈了,炸彈、炮彈一遍又一遍地轟炸來轟炸去,弟兄們的肢體被炸得血肉橫飛!比~萬火當時躲在一個小天井里,才躲過轟炸。但耳朵被震聾了 。 后來,日軍又施放催淚彈、毒氣彈達三個小時之久。葉萬火不幸吸入了毒氣動彈不得,沒等他清醒過來,日軍已經沖過來把他們包圍了,葉萬火和戰(zhàn)友們都當了俘虜。而后,在城墻上日本人架了15挺機關槍,把葉萬火等俘虜“起碼一千多人”分成兩塊,會走路的一塊,受傷不會走路的一塊,然后15挺機關槍一齊開火掃射,子彈“噗、噗、噗”地打在了受傷戰(zhàn)友們的身上。葉萬火說,那時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內心的痛苦、痛恨無法形容。 會走路的俘虜們,被拉去抬放在路邊一排一排的日本傷兵。分組時, 葉萬火遭日本人搜身,稍一躲避,竟被日軍用刺刀對著后腦勺刺過來,留下了一道永久性的傷疤。 “我留下是拼命了,你快走” 葉萬火等人被俘后,常德保衛(wèi)戰(zhàn)仍在繼續(xù),轉入了更為慘烈的巷戰(zhàn)。 “街道兩邊的房子都做了掩體,每一個房屋都是鬼子的葬身之地,大街上到處都是鬼子的尸體,大約打死了四五百人”,吳榮凱說,鬼子見民房成了前進的障礙,就縱火燒了房子,“我們退到城里后,房子沒了,日軍也沒了掩體。 28日巷戰(zhàn)開始時,守城部隊尚有2440人;到11月30日,已經少于1800人;到12月2日,更是只剩兩三百人,而57師所能控制、挪動的空間只剩下了百多米的地方。此前,余程萬苦等援軍到來,但每次發(fā)出的電報都是讓他再堅持死守,于是余程萬又奉命抵抗了一個星期。 這時,余程萬師長向第六戰(zhàn)區(qū)上將司令孫連仲發(fā)出 “彈盡人亡,城已破”的訣別電,而后即舉佩槍自裁,但被左右衛(wèi)士奪下槍支,苦苦勸阻。此時,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孫連仲在恩施電令解圍各軍不惜一切犧牲,務必沖進常德,但為時已晚。 12月3日凌晨,169團少將團長柴意新帶著29個人留在了城里,余程萬則帶領104人突圍求援,常德失守。此時,柴意新已經不再需要書記官傳達軍情了,他把吳榮凱推到第171團杜鼎全團長面前,讓杜團長一定要把吳榮凱帶出去!拔铱拗蟛駡F長把我留下,他就生氣地說,我留下是拼命了啊,你還年輕不能留下,走吧!”吳榮凱說,這是他最后一次聽到團長的指令。 吳榮凱突圍之后,在余程萬的帶領下,在德山一帶打起了游擊,不斷襲擾日軍。跟隨余程萬突圍的還有3名團長、兩位美國記者,而57師的3位副師長則全部戰(zhàn)死在了城內。 這天上午,日軍攻下雙忠巷柴意新最后的陣地,便迫不及待地發(fā)出了宣布占領常德的捷報。但馬上得知解圍部隊紛紛轉向直撲常德以北的澧水,抄日軍的后路,于是日軍一反慣例,完全不做清掃戰(zhàn)場與鞏固占領區(qū)的動作,馬上退出常德,投入德山奪路突圍作戰(zhàn)。 一個星期后,吳榮凱隨趕到的援軍光復常德城。一路走來,從德山到常德的路段上,橫七豎八躺滿了國民黨軍隊與日軍的尸體,都是在近距離的肉搏中喪命的,有些官兵在臨死之際,仍以最后力量將刺刀捅入敵人的腹部。日軍一向重視遺體,一定要搶回火化遺骨,但這次也未能顧上,二戰(zhàn)結束后,還經常有日本老兵來到常德德山,在空曠的田野和馬路上憑吊。 吳榮凱在打掃戰(zhàn)場時發(fā)現(xiàn)了身中4彈的柴意新,他的全身軍服已經被鮮血滲透。柴意新是在12月3日下午4時左右率領殘部向日寇陣地沖鋒時,不幸中彈犧牲的。 “他說我年輕,他那時也才30出頭,剛剛結婚7個多月!绷粼诔莾鹊29名戰(zhàn)士也全部戰(zhàn)死了。 好在常德終究是失而復得了,“一只烏鴉站在一間被轟毀的貨倉的焦梁上望著已經從地面上毀滅了的常德……城東門的中國國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勝利地飄揚,兩個中國士兵很神氣地站上了新崗位!1943年12月21日,常德保衛(wèi)戰(zhàn)后第18天,美國《紐約時報》用上述文字記錄了廢墟上的常德。 收復常德后,吳榮凱還曾隨部隊去了江蘇鎮(zhèn)江,接受日軍投降,然后解甲歸田,回到了常德老家務農,面對著一潭碧清的池塘回憶、記述常德保衛(wèi)戰(zhàn)的親歷及耳聞目睹。 全連只剩我和連長了 另一方面,被俘的葉萬火等人后來又被轉運到湖北,繼續(xù)抬傷兵,幾天沒有吃飯,葉萬火和弟兄們實在太勞累了。有人在路邊坐一下想喘口氣,不料,后面的日本兵上來就是一刺刀,后面跟上來的日本兵再補一刺刀。 眼見早晚都是被日軍虐殺的結局,葉萬火等人決心逃跑。 這個機會來得多少有些僥幸。有一天晚上,葉萬火他們已經餓得站不直了,實在抬不動傷員了。正巧日軍也要吃晚飯了,軍官便讓他們8個人自己去“米西米西”。 躲進路邊一幢木結構的三層樓房里,葉萬火想出了辦法:每人把綁腿解下來,先到樓上,然后將樓梯卸下來,用綁腿捆好拉到樓上。人則全部隱藏在樓上。 不料,綁腿不結實,拉了幾塊木料后就突然斷了,木料從高處“咣鐺”一聲砸到地面,外面有日本兵聽見了,如臨大敵,抓起三八大蓋槍就往這里跑! 葉萬火揮手讓弟兄們隱蔽,自己也急忙藏在黑暗處。 幾個日本兵端著三八大蓋槍在房子里四處搜索,沒有發(fā)現(xiàn)葉萬火,走了。 葉萬火趴在樓上,大氣都不敢出。他們從樓板的縫隙往下看:先后有三撥日本鬼子來過這里,其中一撥是軍官。認出其中一位是少將,還有兩位是大佐,身著呢子軍裝,佩戴金星領章的少將,手摸著下巴,往樓上瞧了好長時間才離開。 葉萬火和弟兄們在樓上躲藏了整整三天,確信已經安全了,葉萬火才和戰(zhàn)友們下樓,重新往常德方向走。 逃出虎口后,葉萬火和弟兄們“花了三個月零二十天”才回到常德,這時,國民黨軍已收復常德,八位弟兄都回到了自己原來的部隊。葉萬火回到169團,這才知道他那個連隊活著的只剩下他和連長兩個人,連長已升任營長,169團戰(zhàn)士則只剩下9人,加上家屬、勤務兵還不到二十人。 而57師八千多弟兄只幸存了83人。 最后的心愿 1945年3月,葉萬火請假護送部隊天臺籍軍官陸梁生的家屬回天臺。 葉萬火穿著繳獲的侵華日軍軍裝,回到闊別六年的天臺故鄉(xiāng)時,一進村就讓村公所的干部給“繳械”了,理由是“咱們時常要上演消滅日本侵略者的話劇,好動員鄉(xiāng)親們上前線打日本鬼子,這套軍裝給我們演戲吧!” 于是,葉萬火脫下軍裝送給村公所。此后,葉萬火便留在了老家繼續(xù)種田、放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也沒有回到部隊。除了農閑時偶爾給兒子和村民講述抗戰(zhàn)經歷以外,仿佛生命中從來沒有過那段血火歲月,但實際上這些記憶“三天三夜都講不完”,此外,他還保持著許多軍人的習慣,比如教兒子軍體操。 不過,解甲歸田的葉萬火,由于家境貧窮,成分也不好,直到年近五十,才娶了鄰縣一位四十多歲的農婦,女方是再婚,婚后生了一兒一女。 兒子三歲,女兒一歲時,妻子又去世了,生活過得異常艱難,無力撫養(yǎng)兩個孩子,于是他將小女送到了天臺縣政府門口,看到大院里有人拾走孩子后,葉萬火才悄然離開。如今,這個女兒還沒有找到。 葉萬火獨自將兒子撫養(yǎng)長大后,沒有再婚。生活最窘迫時,他將當年繳獲的日本軍大衣變賣給了鄰村村民,直到近年,才由“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們去幫忙贖回。 晚年的葉萬火,直到去年還堅持自己放羊、放牛、種田,生活自理,分擔家庭負擔。但是因為戰(zhàn)爭的炮火聲震壞了他的聽力,加上戰(zhàn)爭留下的渾身腰傷、槍傷,上了年紀更是耳聾眼花,血壓很高,經常頭昏,發(fā)作起來躺在床上動彈不得。 去年11月,志愿者去探望葉老時,給他燒了面條,但他說吃不下,一問才知道他三天都沒有吃過飯了。志愿者們趕緊將老人接下山,送到天臺縣中醫(yī)院一檢查,才發(fā)現(xiàn)已經是胃癌晚期。 在生命倒計時階段,老人還有一個心愿:與當年共同喋血的常德戰(zhàn)友見上最后一面。如今,老人的愿望已經實現(xiàn)了:“關愛抗戰(zhàn)老兵”志愿者們,聯(lián)系到了與其當年同在一個團的吳文凱。 2月2日,在民革常德市委的資助下,吳榮凱坐轎車顛簸上千公里,終于在這天下午3點來到路橋,見到了葉萬火。
此前,他們雖然同屬8000守城將士中的83位幸存者,但彼此并不認識。葉萬火已經不能說話,只能努力地抬起頭,用手比劃著應答,而后兩人的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他們都明白,這是他們的首次見面,也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見面。 后記 稿件完成時,葉萬火老人已經去世了。 也許知道自己的病情已經無法醫(yī)治,葉萬火向醫(yī)院提出了回家的要求。2月8日上午9時40分,臺州博愛醫(yī)院派醫(yī)護人員一路護送,于13時左右將葉萬火送回到天臺龍溪鄉(xiāng)柱峰村家中。當日下午5時40分,葉萬火去世。
|